新闻动态
(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,谢绝转载)
各位好啊,自从特朗普发动对欧盟的关税战以来,形势已经越来越明显:欧洲正在被摆在餐桌上。根据外媒报道,经过统计,过去一年中,有21家化工巨头跨国公司,在欧洲的工厂纷纷宣布,有序关闭业务或者停产,涉及40多个厂区,超过1500万吨产能,从北海沿岸到地中海港口,欧洲化工装置的烟囱正在依次熄灭。
1500万吨产能是什么概念,可以类比一下,化工巨头巴斯夫,在海外投资的最大项目,就是湛江一体化基地,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,投资额100亿欧元,2019年启动建设,预计2030年全面建成,核心产能是100万吨乙烯及下游产品,是全球最大的乙烯裂解装置,花费10多年时间,最终会建成300万吨终端产品的总产能。而欧洲,一年就废掉了5个湛江一体化基地。
那么会不会是全球的需求下降了呢?其实不仅没降,还上涨了。今年上半年,全球化学品产量同比增长4.2%,中国最高,涨了7.9%,然后是巴西4.3%,美国2.6%。而欧盟呢?产量下降了2.4%。
展开剩余88%这些产能来自一系列化工领域的主要玩家,比如埃克森美孚、陶氏、巴斯夫、朗盛、瓦克、壳牌等,产品包括乙烯、丙烯、苯乙烯、丙烷等重要的化工原料。并且这些公司规划,未来两年,还会继续削减460万吨乙烯、230万吨丙烯、43万吨丁二烯等各类化工产品的产能。这几年欧盟天天喊产能过剩,要求去产能,以前我还误会了,以为说的是中国呢,搞半天说的是自己过剩了。
我看了一下,这些企业的工厂,广泛分布在德国、法国、荷兰、葡萄牙等国,当然最主要还是在德国。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7月宣布,自己最大的产业基地,也就是德国路德维希港一体化基地的多条产线,将陆续停产或出售。朗盛集团宣布,提前到2025年,关闭德国克雷菲尔德工厂。陶氏化学宣布,将在2027年底之前关闭德国伯伦的工厂,因为能源开支已占到公司总支出的40%,继续在欧洲生产不具备经济可行性。
其他公司的理由也十分类似,能源太贵,盈利太差,继续开下去只能越赔越多。意大利埃尼集团旗下的化工企业(Versalis)在过去5年累计亏损超过30亿欧元,于是关闭了位于意大利的最后两座乙烯裂解厂。负责人表示,大家就像身处泰坦尼克号,不可能继续否认现实,必须赶快寻找救生艇。
欧盟的工厂主要都是中小型工厂,近几年来平均利用率比较低,只有80%,规模小加上低利用率,所以只能关停。有咨询公司计算,未来十年,欧盟4成的乙烯产能面临高或中级的关闭风险。
与此同时,这些企业在中国、美国的产能,却不断增加。我国未来5年,乙烯产能每年将增加6.5%,达到8700万吨,是现在欧盟的三倍还多。而北美将从5400万吨增加到5800万吨。
我国能源价格相当便宜,因为我国提前了6年,完成了新能源装机1200GW的目标,装机容量是全球其他国家总和的两倍,温室气体排放同比开始下降,电力行业有望今年就实现碳达峰,巴斯夫湛江一体化项目,100%由新能源供电,不消耗化石能源。再加上庞大的市场、健全的下游加工产业链,各大公司将产能转移到中国,这大家很能理解。
那转移到美国是怎么回事儿呢?一是美国能源价格同样远低于欧洲。其次就是关税问题。化工产业是欧洲第四大出口行业,核心产业支柱,遭受关税的冲击非常大。伦敦交易所测算,今年二季度,欧洲化工企业收入平均下跌22%,预计三季度将继续下跌至少5%。
7月底的时候,冯德莱恩代表欧盟和美国谈了关税条件,美国对欧盟征收的关税,从之前威胁的30%,下降到15%。条件是欧盟提供巨额补偿,未来的两年半,要购买价值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,还要对美国追加6000亿美元的投资,还要购买几千亿美元美国军火,这三个加起来,就要2万亿美元了,相当于12个雅江水电工程。
简单来说就是欧盟的制造业就别做了,全转移到美国去。大量欧洲政客、媒体都说,听说过产业转移,一般是往东欧、东亚、东南亚转移,没听说过往美国转移啊,你这不是关税协定,是战败赔款,而且是还没战呢,就先投降了,法国病已经扩散到全欧洲。
欧盟表示,别骂了别骂了,这只是个“握手协议”,也就是初步条件,不是最终版本,还没敲定呢,让子弹飞一会儿。当时我就说,所谓的没敲定,其实指的都是细枝末节,大家骂的那些点并不在里面,欧盟的说法只是为了糊弄人,平息舆论。
果然,8月底,双方公布了确认版本。除了这历史性的2万亿美元的输送,剩下的的确不多啦。只需要从美国购买人工智能芯片,400亿美元,停止征收美国科技公司的网络使用费,消除数字贸易壁垒,放开美国部分海产品、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标准。
同时,进入美国的绝大多数产品,将被征收15%的关税,钢铝等重工业产品则为50%,仅有飞机零部件、非专利药品、稀缺木材等少数品类免关税。
哦原来欧盟“让子弹飞一会儿”的意思是,不会有什么改变,甚至会退得更多。9月,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的欧洲议会全会上,欧洲议会议员阿尔维塞·佩雷斯发言,欧洲议会的720名议员,似乎起不到任何实际作用,还说欧盟是某个“欧洲以外势力的傀儡”,是美国利益的“奴隶”。
美国出口的能源,就算被欧盟包圆了,也无法达到7500亿美元,唯一的方法就是涨价,大涨特涨,涨三到四倍才能实现。当然我认为这也是做不到的,最终结果很可能是欧盟会买,但不会放开手脚去买,要熬到特朗普下台重新定协议。但只要买就必然涨价,让欧洲已经上天的能源费用飞得再高一点。
同时美国还要求,欧盟必须彻底停止从俄罗斯进口能源。欧盟保留了相当一部分俄罗斯能源进口,包括石油、液化天然气等,其中天然气占到了俄罗斯出口量的51%,也就是说,俄罗斯一半的天然气,还是卖给欧盟的,而且今年前六个月同比还增加了,从35亿欧元增加到了45亿欧元,原因无他,就是便宜,这让美国非常恼火,所以特朗普专门点明了此事,要求欧盟反思。
光能源继续涨价这一点,就又要吓死不少化工企业,更别说还增加了15%关税。制造业本来利润就低,你这15%加上去,市场还要不要了?不如直接把产能搬到美国去,立减15%,再从美国向欧盟出口,您猜怎么着?免税!这谁不去是傻子,你欧盟还承诺向美国投资6000亿,这产能一转移,不刚好顺应欧盟的投资政策了,皆大欢喜,至于减少的十多万工作岗位,没人在乎,欧洲议员又不需要进厂,人家退休了还是要去美国和家人团聚的。一来二去,欧洲的去工业化进展喜人,产能加速向中美两国转移。
媒体报道,今年二季度,德国化工行业产能利用率,仅有70%多点儿,创下了30年来的最低水平,远远低于盈亏平衡门槛。也就是说,作为德国经济支柱之一的化工业开始血亏。欧盟委员会官员表示,关税不止是直接重创了化工产品,更是因为打击了汽车、机械、消费品行业,而他们都是化工行业的主要客户。目前,欧盟委员会对化工行业做出承诺,说公共招标时优先选用欧洲制造,但行业内普遍觉得用处不大。
欧盟化工产业,现在已经不止是低迷了,而是结构性萎缩。你能源成本是美国的3-5倍,还怎么制造?就这种情况,欧盟居然觉得还可以努力,还可以争取。今年7月,欧盟委员会公布一项计划,要增强化工业竞争力和韧性,给直接雇佣的120万人,还有整个供应链上的几百万人提供支持。准备成立关键化学品联盟,防止产能损失,保障氨、甲醛、乙烯这些已经被定义为关键化合物的安全。
看到这儿,我都替那些整天在中国说“造不如买”、“不要自主”的人生气。市场这么发达,全球化这么发达,中国、美国、巴西这些国家明明都能生产,为什么你欧盟还不愿意放弃呢?能耗又高,环保标准也严格,为什么欧盟还要“重复造轮子”,而不是用更低成本从全球采购呢?为什么欧盟还要把化学品独立(独立生产,减少对外依赖),设定为粮食安全、电子产品、国防战备,还有绿色转型的先决条件呢?这我实在没有搞懂,并且已经开始反思,请大家也在弹幕和评论区帮我想想,到底是一个什么道理。
除了化工行业,其他产品出口也都遭遇了重创。6月欧盟对美出口下跌10%以上,这一时期的关税还只有10%,现在提到15%,显然还有相当大的下行空间。同时欧盟整体的出口贸易顺差,从5月的156亿欧元,大幅下跌至28亿欧元,预计三季度还将进一步下跌,这要是一下跌成贸易逆差,那乐子可就大了,毕竟美国逆差是因为美国能印美元,欧洲可印不了。
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,欧盟6月份工业生产下跌1.3%,看上去好像不多,但这是单月的,持续一年不扭转的话,能跌掉15%。欧元区20国,今年二季度GDP环比增长仅为0.1%,以前被称作欧猪几国之一的西班牙,竟然成了增长率第一的经济体,二季度环比增长0.7%。德国毫无悬念,GDP继续下跌0.3%,此外,研究人员表示,德国有相当大的可能,会陷入长期低增长状态,类似于日本“失去的三十年”,我愿称之为“高等收入陷阱”。
对此,欧洲专家们开出的药方,居然是移民。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(Christine Lagarde)表示,尽管外国工人只占员工总数的9%,但在过去三年中创造了一半的经济增长,如果没有移民,德国的GDP将会下跌6%,移民是解决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关键。
还有专家表示,现在欧洲和美国都发生了大量反移民声浪,但实际上,移民对经济的贡献,远超本地人,并引用数据称,各国移民占全球人口的3.3%,但却创造了全球GDP的9.4%,仅在美国一年就贡献2万亿美元。
专家又说了,不止移民啊,难民对经济的贡献也不少,IMF估计,到2030年,流入欧盟的移民,包括数百万乌克兰难民,将使欧元区GDP增加0.5%,占到潜在增长的一半,没有这些人,欧洲的经济增长将更加有限,根据IMF2024年的研究,从2019年到2023年的五年间,欧洲诞生的所有新工作岗位,有三分之二都由非欧盟移民填补了,缺少了这些移民,咱们的新工作岗位不就只剩三分之一了,多惨啊。
最终得出结论,人类的迁徙不是问题,而是资产,低估这份资产,就是破坏全球发展的大好局面。这个观点很好,唯一的问题就是怎么让欧洲人相信它,9月13日,伦敦再次爆发了大规模反移民抗议,15万人参与,和警方产生了激烈的冲突。
所以实际上,困扰了欧盟十多年的能源危机和难民危机,随着时间的推移,非但没有消弭,反而愈演愈烈,在外部,美国拼命要从欧洲身上放血,试图让欧盟爆出更多金币,在内部,政客纷纷引进移民难民,甚至做成了产业链,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利益集团,客观上还起到了转移矛盾的效果,一石双鸟。至少右翼们都相信,是移民和难民窃取了自己的工作和福利,才导致生活不好。但我们从欧洲化工产业的消退就可以看出,事情远远没有这么简单,经济环境和产业趋势的影响,才是欧洲经济衰落的底层驱动力,好了,本期就介绍到这里,欧洲还要献祭多少产业,才能满足美国的胃口呢?我们一起持续关注。
发布于:北京市上一篇:电子行业资金流出榜:工业富联、胜宏科技等净流出资金居前
下一篇:没有了